五一节的旅游市场到底有多热?在“五一”假日期间,多个旅游热点城市的火车票销售出现了“秒光”现象。
据公开报道,五一节期间,国内旅游、探亲等出行需求将延续强劲复苏趋势,民航、铁路和公路假期旅客出游规模有望达到约2.5亿人次。在人们出行2.5亿人次的背后,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,随着高铁的建设,旅游市场正在形成明显的高铁消费带,这些新的出行方式的出现,也给旅游业带来了多方面的潜在影响。
伴随着各大高铁线的开通,各地也纷纷推出了多条“高铁风景线”。高速旅游方面,杭黄高铁、京沪高铁、合福高铁、贵广高铁、西成高铁等线路,因其沿途风景秀丽,一直是游客颇为青睐的出游高铁首选。”驴妈妈旅游网CEO邹庆龄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这样说。
在国内已形成明显的高铁旅游消费带,以高铁为主要交通工具,覆盖沿高铁的旅游目的地。六人游网创始人兼CEO贾建强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专访时也如此表示。
形成“高铁+旅游”产业链
从预售情况来看,五一假期前一天(4月30日),多数线路的火车票都出现了放票即“秒光”现象。同程旅行平台4月30日火车票的查询量在放票前后比4月普通工作日暴涨56倍,“五一”假期期间(5月1日至5月5日),热门方向火车票的查询量也迅速增长,整体搜索热度比清明假期高出9倍。
旅游方式的变化,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旅游业的市场发展。邹庆龄解释说,高铁这种交通方式,可以说直接给航空公司、客运公司带来了冲击。票价方面,主要表现在旅游旺季,与高铁相比,航空票价便宜,旅行更加轻松。但在淡季,高铁优势还主要体现在周边游上,出行更加方便方便。比如,2018年底杭黄高铁开通后,高铁沿线景区门票、酒店产品的销售一直在驴妈妈平台上增长。驴友们还联合黄山等多个目的地城市举办了多次包车活动,市场和口碑都很好。
据邹庆龄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介绍,据观察,高铁对旅游业的影响和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一是空间格局、消费习惯以及对旅游产业链的影响:“高铁网络的铺建,使周边游半径不断扩大,从自驾3小时范围(200公里)到2小时范围(300公里),甚至更大,此外,一些沿路非热门目的地,由于高铁站位的原因,也逐渐成为周边游的热门;二是与自驾、跟团等方式相比,高铁出行更加舒适;目前,市场上已经形成了许多“高铁+旅游”的产业链。”
企业竞争要拼精细管理
在给旅游市场带来新机遇的同时,消费习惯的变化也提出了新的挑战。在采访中,《证券日报》记者了解到,面对新的消费趋势,企业要提高精细化经营能力已成为共识。
"高铁的建设,给旅游业带来了很积极的影响,让周边游从原来的城郊游延伸到高铁沿线城市,旅游消费频率和消费单价大幅提高。”贾建强告诉记者,出行方式的变化让自由行的需求得到了更大释放。目前,市场需求逐渐从以前的低价团、大旅游团转变为小团团、散客团,对企业来说,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服务质量和内容差异成为主要应对方式。'五一'期间高速铁路旅游的强劲增长,为具有较好旅游资源的目的地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,业界和企业应加大对此类资源的倾斜力度。"贾建强说。
邹庆龄建议:“旅游企业应加强与景区、酒店、政府等上游资源的合作。将IP主题线或个性化玩法定位于旺季或热门目的地;同时利用淡季或工作日,策划主题活动等。此外,还必须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,即高铁站到景区,酒店到目的地,参团旅游,自由行等产品创新。此外,企业在产品上打造出自己的特色产品,形成自己的产品竞争壁垒,在渠道上形成上下结合的销售渠道,在消费体验上挖掘与游客服务需求相匹配的点。”
(来源:网综)
- 微信
- 支付宝
- QQ钱包



^_^ 感谢您的支持!
版权声明: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如有侵权/违规,请联系删除
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
发表评论: